深圳一女子叫个滴滴快车,半小时都没打上
元旦这几天,不少市民发现网约车不好打了,加价也没用,仔细一琢磨,这似乎并不是偶然现象,早在几个月前,就有不少市民有同感。现在用手机软件打车出行已经成为很多市民的选择,以前甚至是供大于求,可现在为何会出现这种供需矛盾呢? 市民周女士说,平日里都使用滴滴快车。不过,最近她发现,打车似乎越来越难,特别是在早高峰的时候,提前半个小时都打不到车。 偏远地区打车更难 元旦假期最后一天,记者用滴滴打车软件测试发现,在中心区想打到网约车还是蛮容易的,但定位到稍微偏远的位置,就基本上没有车辆。对此,住在离中心区较远的市民吴女士感触也很深。 出租车:流失的客户渐渐回归 网约车不好打了吗?出租车司机王先生说,此前,网约车抢占了传统出租车大量的份额,有时候,路边就有等车乘客,但却是拿着手机等网约车。但近半年来,他能明显感觉到,乘客数量在慢慢增加。 限牌限行迫使滴滴司机改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?采访中,有滴滴司机道出缘由。陈先生早些年还是滴滴司机,他表示,迫使自己改行的原因,主要是深圳限外地牌车辆行驶。 网约车政策提高入行门槛 除了限牌之外,网约车新政也大大提高入行门槛,网约车考试、严苛的车辆要求,使得不少司机退出了市场。滴滴司机黎先生说,目前的滴滴司机数量,相较于年,估计只有一半左右,其中有不少还只是偶尔兼职。 网约车司机:收入少了所以退出 黎先生说,除了政策原因之外,导致市场萎缩的最主要原因,还是收入。虽然现在乘客使用滴滴,付出的费用相较于此前有补贴的时候高了许多,但最终到他们手上的,反而还少了。 滴滴打车刚刚问世的时候,优惠的价格,随叫随到的服务,让网约车成为不少市民不可缺少的出行工具,但是年的滴滴,好像格外沉寂,有人说,风头都被共享单车和无人值守货架给抢去了,还真有几分道理。现在,越来越多的人不使用滴滴了,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? 专家:政策优化车辆减少 上午,记者多次尝试联系滴滴公司公关部相关负责人,但是始终无人接听。有专家表示,网约车新政的出台,持证上岗提高了网约车司机入行门槛,而另外深圳实行车辆限牌,相关部门限制网约车平台向外地车牌派单,有专家表示,不断优化现有网约车辆,也就会不断挤出相当一部分的运营车辆。 专家:“烧钱”已成记忆市场回归正常 早期,滴滴与同性质的优步大打价格战,无论是乘客还是司机都可以得到实打实的优惠。不过随着滴滴与快的合并,吞并优步中国之后,网约车走向垄断化,滴滴公司的补贴优惠开始减少,每单的提成比例却增加,与司机的矛盾开始激化,不少司机选择退出。专家表示,相比早年间为了抢占市场的不理性优惠,如今价格上涨,其实是回归一个更加正常的商业行为。 专家:体验不如从前用户开始流失 一方面,是司机收益减少,不少人选择退出。另一方面,乘客体验也有所下降,滴滴刚刚推出时,车主们接单迅速,随叫随到,客气的服务态度,都得到了用户的好评,然而随着司机数量的增加,参差不齐的司机素质,让美好的服务质量成为了回忆,不少用户也选择离开。 专家:业态创新或可偏向高端市场 对于网约车未来发展,有专家认为,可以提升车辆品质、提升服务水平,可以选择向高端市场靠拢的同时,兼顾低端市场,完善业态的创新。 编后: 随着政策法规的完善,网约车的低门槛进入和巨额补贴烧钱成为历史,可以看到,网约车这个行业正在降温,逐渐回归理性,然而不容忽视的是,随着行业的资本并购,网约车逐渐形成了滴滴一家独大的市场垄断局面,滴滴作为平台方,需要为之前并购和补贴的巨额成本买单,就可以利用垄断的强势地位,在与网约车司机的商业利益分配中占据话语权,短期上看似获得了更多的收益,但却导致司机的流失,又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,希望未来网约车行业内部之间、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之间能形成既有相互竞争,又有差异化定位的良性格局。这样,才是行业之福、消费者之福。 |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yuejif.com/yjjg/6597.html
- 上一篇文章: 教你如何扦插月季育苗技术及其养护
-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