禁墙内,盐池北,芳草碧连天盐池北
运城日报运城晚报运城新闻网官方发布平台 行程特色 盐池北坡治理取得重大进展,昔日的“垃圾山”悄然消失—— 禁墙内,盐池北,“芳草碧连天” 记者解世忠朱姝 “盐湖是运城旅游业最具潜力的资源,是运城最大的一块宝地,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、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。”运城市委书记刘志宏曾这样强调盐湖之于运城这座城市的价值。 “要抓住当前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,组织各方面力量,按照分片推进、成果共享的原则加快绿化,打一场生态治理的攻坚战。”运城市委书记刘志宏在调研“重大工程项目”中的盐湖十里北坡绿化工程时这样强调。 运城盐池,开发历史距今已有四千余年。 运城盐池,在古代是国家一大财政收入来源。为了防止官盐失盗,早在唐宋年间,就在盐池周围筑起一道55公里长的禁墙。几千年来,盐池已成为运城重要的文化符号和象征。 曾几何时,由于监管不力,盐池周围尤其是盐池十里北坡,各种乱搭乱建、乱占乱倒、乱排乱放,导致垃圾遍地、臭水横流、苍蝇蚊子乱飞等脏乱差的现象长期存在,这十里北坡成了“城市的伤疤”。 如今,禁墙内,盐池北,悄然间转身“芳草碧连天”。这里空气质量明显好了,锻炼身体的人多了,鸟儿也飞来了。 变化,是干出来的。从年年初开始,运城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“两山”理论,下决心破解盐池十里北坡生态治理难题,干成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实事、大好事。 如今旧貌换新颜的盐湖十里北坡(据资料图片) “水性”拆迁 户,12万平方米,万元 “在十里北坡上搞绿化,最难的一件事,就是拆迁。”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负责人说。 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(以下简称为运城市盐保中心),是盐池十里北坡绿化工程项目的实施主体。 盐池十里北坡上,建有盐化炸药库、采矿队、九工段和十工段家属院,还有当时仍在经营的十余家鱼庄、农家乐等。 这里的居住情况复杂,有盐湖区东街、南街、槐树凹的居民,动迁工作比较艰难;还有盐化下岗职工,生活比较困难。 如何跟他们做工作,如何让他们尽快搬迁? “拆迁要依法、依规,也要人性化,绝不能硬来,更不能胡来!”运城市盐保中心项目负责人说,“这是拆迁的底线。” 不能硬来,意味着要做好“三心三讲”:耐心讲清法律、细心讲透政策、用心讲究策略。在具体实施中,运城市盐保中心将这些拆迁对象分为3个类型,采取先大后小、先难后易的策略,循序渐进,稳步推进。 拆迁中,触及利益最大的、“奶酪”动得最狠的,是当时还在经营的鱼庄和农家乐。 说干就干,运城市盐保中心借了一间办公室,架起了摄像机,开始了艰难的文明说服工作。 “骨头,先从最硬的啃起。只要把最硬的骨头啃下,后面的就迎刃而解了。如果先易后难,则适得其反,后面就会越来越难做。”运城市盐保中心负责人说。 “先难后易”,还是“先易后难”,看上去只是顺序之别,这却是运城市盐保中心拆迁工作的“真经”。 一番“三心三讲”,鱼庄、农家乐得以“说服”。 首战告捷后,他们把拆迁的重点工作转向了盐化住户。面对这一群体,运城市盐保中心的策略是依靠盐化,让盐化“唱主角”,他们来配合,主要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。 “盐化的地,盐化的房,盐化的人,盐化自己做工作,更得心应手,更具有优势。”运城市盐保中心负责人说。 事实也是如此,由于盐化和运城市盐保中心“各就各位”、各司其职,盐化住户的拆迁工作得以顺利展开。 盐化住户拆迁难,难在职工居住空间狭小,大多两代人居住在五十多平米的房子里,加之收入有限,生活比较困难。怎么办? 运城市盐保中心经过多次研究,联系城建部门,让他们购置圣惠家园的经济适用房。可是在联系过程中,发现即便是经济适用房的房款,他们大部分也无法负担。 经济适用房住不成,运城市盐保中心又联系廉租房。可是又遇到新的难题,他们当中的部分人不符合廉租房的申请条件。 运城市盐保中心又积极给政府打报告,有关部门特事特办,最终帮助他们住进廉租房。 在房源的具体分配中,山焦盐化根据腾房顺序和年龄两个因素,对廉租房进行分配。先搬迁的先选房,年龄大的优先选。 接下来,运城市盐保中心将拆迁目标锁定私人住户。 面对农民及私人住户,运城市盐保中心根据实际情况,另辟蹊径。这一次,盐保中心自己走向前台,唱起主角,东城办、南城办、安邑办事处和各居委会则一起“做工作”。 在拆迁过程中,作为工程施工方的民革党员、市政协委员张正伟主动积极配合盐保中心的工作。 “地上种的菜,我们全部购买。需要搬家的,我们免费帮忙。遇上下大雨,水流进人家院子里的,我们也主动给人家清理。”张正伟说。 农民及私人住户们,也能顾全大局,积极配合拆迁。 水,柔而软、韧而专。这次拆迁充分体现了“水性”特点,顺势干,细致干,执著干,滴水穿石,久久为功。 这次拆迁,共拆迁户,拆除面积达12万平方米,发放补偿款万元。拆迁过程中,没有引发一次上访,没有产生一起纠纷。 “土性”修复 “十多台车、多人、9天9夜” 土壤的修复,也很难。 “人搬走了,这才真正看清了北坡的满目疮痍。”运城市盐保中心负责人说。 要在北坡这片盐碱地上搞绿化,本来就是“先天弱势”。 再加上北坡沟壑丛生,其中最高的坡有36米之高,最窄的地方只有50厘米宽,这些大坡、小坡都被大量垃圾覆盖着。 垃圾既有过去居民随意丢弃的生活垃圾,也有过去人为倾倒的建筑垃圾,以及过去盐化遗留下来的碱渣、硝渣等。 北坡另一个特点是泉眼多,一方面泉眼喷出的水易形成沼泽地,另一方面遇上雨雪天气时,水流与垃圾一起流入盐池,污染环境。 “在这一地形复杂、基础脏乱差的北坡上搞绿化,搞生态修复,难度可想而知。”运城市盐保中心负责人说。 要解决这些问题,市盐保中心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的“土性修复”。 “其实就是搬山、填沟、造平原。”项目负责人说。 搬山,就是搬走“垃圾山”。 常年积累的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和工业废渣,除了少部分毒性小的垃圾就地掩埋,做无害化处理外,大部分都转运走了。 填沟,就是改造沟壑和沼泽地。 经过与项目组专家的多方探讨,施工方运来好土将沟壑填平,特别陡的坡则被改造成“梯田”,既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成本,更为日后的绿化景观设计“留了一手”。 改造沼泽地,就是经过与项目组专家的多方探讨,针对臭水形成的沼泽地,施工方在盐池北坡修了3条蛇形污水管道,将污水引流至别处做无害化处理,不再流入盐池,并于每30米处修建一个检查井,随时观察污水管道的排污状况。 针对泉眼多的问题,他们又修建了10条管道,将泉水导入蓄水池,全部收集起来,再次利用,用以浇种花草树木,解决绿化用水问题。 造平原,就是通过加肥、覆土等方式以改良土壤。 运用施农家肥、硫酸亚铁等多种手段,治理碱性土壤。对于无法治理的部分,则铺设50厘米至1米不等的覆土,重新再造一个全新的土壤环境和景观绿化基础。 “三伏”不停,“三九”继续。热火朝天,一干就是一年。 “中间为了填一个沟,施工方上了十多台车,二百来号人,连续奋战了九天九夜,人停机器不停。”运城市盐保中心负责人回想起当时的劳动场面,仍显得十分兴奋。 期间,市委书记刘志宏非常 期间,市长朱鹏多次到项目工地现场办公,提出要将盐湖十里北坡绿化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、良心工程、廉洁工程和安全工程,并利用节假日,多次徒步查看工程进展。 年9月1日,市长朱鹏督导检查盐湖北坡绿化项目建设情况。 期间,包联领导李曾贵、周跃武和分管领导崔元斌,也十分 一年前,这里是城市的“伤疤”,垃圾遍地,藏污纳垢。 一年后,这里发生颠覆性的改观,绿意盎然,花木成行。 在这片厚重又略显沧桑的土地上,运城市盐保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以“土”的精神去修复土,踏实干,默默干,无私干,干出了一片新天地,干出了一种新担当,还了运城市民一个新盐湖。 “盐性”绿化 四季常绿,三季有花,两季有果 生态的修复和建设需要久久为功,如何让盐湖十里北坡的生态体系进入良性状态?运城市盐保中心按照“先生态、后人文”的理念,依托盐湖的文物、旅游、资源要素,建立集绿色、人文于一体的生态体系。 “这次盐湖十里北坡的生态修复,我们力求能全方位地阐释盐文化。”运城市盐保中心负责人说。 阐释盐文化,就是要与盐池、南山等自然景观相协调,也要与池神庙、禁墙遗址等历史文物相兼容。 四季常绿、有花有果,更是必然要求。 四季常绿,即在盐湖十里北坡的每一个季节,都有绿色。 “我们种植了大叶女贞、法国梧桐、青皮杨、金丝槐、侧柏、冬青等常绿苗木,保证北坡的四季常绿。”张正伟说。 有花有果,就是要做到三季有花、两季有果。三季有花,是说春、夏、秋这三季有花。两季有果,是说夏天和秋天这两个季节有果实。 三季有花,就是要达到品种多样,色彩缤纷,花期长,观赏性强。像春天有大红的桃花、黄色的连翘、粉红的西府海棠等,夏天有红色的百日红、橘色石榴花以及各色月季花,秋天除了各色月季依然在盛开,还有火红色的火炬树、观果的柿子树。 两季有果,就是要达到夏天时,能看到饱满的桃子,秋天有红色的柿子和石榴,以供游园的市民观赏。 四季常绿、三季有花、两季有果的景观,在干旱、贫瘠、盐碱肆虐的十里北坡,真的可以实现吗? 苗木选择方面,施工方根据实际情况和多年的种植经验,花费了不少心思。选择苗木,并不是贵的就好,只有适合的、能健康成长的,才是好的。 这一选择,不仅源于北坡盐碱多这一特征,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南山“一年一场风、从春刮到冬”。风大、碱多,在这种环境里,很多苗木不适宜生存。 因此,北坡的绿化苗木尽量选择适应盐碱地环境的乡间树种,比如沙枣、柽柳、千头椿、柳树、侧柏、国槐等,并没有选择银杏、华山松等虽名贵但不适应盐碱地的品种。 如今,盐湖十里北坡上已经形成了微地形、桃花园、红叶园和百花怒放园等功能片区,各片区中植物种类丰富,有乔木类的青皮杨、金叶榆等,有花灌木类的红叶碧桃、木槿等,有小乔木类的金叶女贞、大叶黄杨等…… 绿化只是第一步,下一步将重点打造盐文化。 因盐而立的运城,盐文化已有四千多年历史。蚩尤曾在这里生存发展,尧、舜、禹曾在这里建立都城,唐宋在这里兴建池神庙,包拯、年羹尧等人曾在这里任职,郭沫若亲笔题写的“盐池”二字至今仍挺立在这里…… 盐池生态的治理,可谓是满足美好生活的民生工程、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。 随后,运城市盐保中心将继续依托盐文化,开发池神庙文化广场、哑姑泉、东淡泉等文化旅游景观,让四千年灿烂的盐文化,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,为建设大运城增添新光彩。 如今,漫步在盐湖北坡的景观小路上,虽然天气寒冷,但整个北坡散发出的绿色希望,让人振奋,让人陶醉,让人遐想。 记者手记 “两山”理论的北坡实践 朱姝 在过去,一提起盐湖十里北坡,运城市民无不皱眉、摇头,为这里的臭水横流、垃圾遍地皱眉,为这里的生态环境摇头。 然而,这次记者接到采访任务时,这才注意到十里北坡早已悄悄换了一个天地,苗木满坡不说,喷泉、石子小道等园林设施都已建成。 过去有多惋惜无奈,今天就有多震撼惊奇。盐湖的这场生态巨变,正是“两山理论”的一场生动实践。 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这是振聋发聩的论断,更是转变生态发展思路的号角。 回溯国家的生态战略思想,从年十八大生态文明就被写入党章,提出了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、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,到年习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第一次全面系统的阐述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;再到年中共中央制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,都要求经济增长方式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转变,要把握人口、经济、资源的平衡点,树立空间均衡发展的理念。 从盐湖的这场生态实践中,我们看到了新理念,看到了新内涵,更看到了新担当。 首先是新理念。生态文明时代的城市空间建设是一个全新的命题,意味着政府管理者要从工业时代做“大规模、大工业”的惯性发展路径中,向生态为先转变的新理念。 生态为先,并不是简单的种树、治水、收垃圾,而是通过这些方式,提升盐池的生态涵养和功能,从被动保护转为主动提升。 过去盐池北坡上的泉眼水流混杂着各种生活、建筑垃圾,流入了盐池,对盐池的生态健康造成极大威胁。盐湖北坡的绿化工程,除了加强苗木种植为主的绿化工程,更在北坡上修建共13条污水和泉水处理管道,加强生态修复,减少人为干预,降低盐池的生态负债。 其次,看到了新内涵。盐池的生态修复不仅仅是绿化,而是在绿化的基础上,利用盐池的文物、旅游资源,强化盐文化的整体复兴。 一方面,针对盐池北坡的生态及土壤特点,重现苗木相依、花果交叠的自然人文景观。另一方面,打造一批特色盐文化旅游景点,如哑姑泉、圣惠古镇、池神庙文化广场等,依托四千年盐文化的广阔空间,进行土地整治、景观设计,并在其中融入文化、旅游功能,兼顾生态、休憩、历史文化、景观品质的发展。 最后,看到了新担当。“种草种花种树”并不难,难的是有为和担当,为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有为和担当。 市委市政府密切 四季常绿、三季有花、两季有果的景观,音乐喷泉、地被草坪、石子小径,以及众多的文化景观,引导运城市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向绿色低碳、运动健康方式转变,更提升了运城市民的文化自豪感。 相关新闻 一图告诉你,“”,会为大运城建设带来什么?(建议收藏) 朱鹏督导检查盐湖北坡绿化项目建设情况 我市安排部署南山和盐湖北坡绿化工作 朱鹏主持专题会 ?浏览更多本地新闻资讯,请登录”运城新闻“客户端。 长按 ▍本期责编:杨晶茗 ?欢迎分享到朋友圈!文章版权归运城日报社所有,请勿转载,侵权必究。 运城网信备案号A 赞赏 |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yuejif.com/yjjg/4096.html
- 上一篇文章: 大寨村最新照片传回,惊呆了
- 下一篇文章: 原创118种月季图谱爱花必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