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光微讲堂切花月季西花蓟马防治技巧
在月季的虫害防治中,如果说红蜘蛛是危害月季生产的头号大敌,那么,蓟马应该是令月季种植者头疼的第二大类害虫。在月季上,主要有两种蓟马危害,即:花蓟马(Frankliniellaintonsa(Trybom))、西花蓟马(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(Pergande)),但在切花月季上,以西花蓟马危害为主。该蓟马虫体微小,隐蔽性强,主要危害切花月季的花朵,导致花朵褐变,严重影响了切花月季的品质与商品性。目前,西花蓟马已对我国的切花月季产生了严重的危害。 一、危害症状 西花蓟马,属于缨翅目蓟马科花蓟马属,年首次发现入侵我国,是一种极细长的锉吸式口器害虫。危害切花月季时,成虫、若虫多群集花朵吮吸汁液,使花瓣发生褐变,造成花朵畸形,危害严重的花朵萎蔫。极大地影响花的品质。寄居嫩芽时,往往使新叶展叶不良,叶受害后呈现银白色条斑,畸形,严重的枯焦萎缩。影响植物生长。 二、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.4mm,褐色;头、胸部稍浅,前腿节端部和胫节浅褐色。触角第1、2和第6-8节褐色,3-5节黄色,但第5节端半部褐色。前翅微黄色。腹部1-7背板前缘线暗褐色。头背复眼后有横纹。单眼间鬃较粗长,位于后单眼前方。触角8节,较粗;第3、4节具叉状感觉锥。前胸前缘鬃4对,亚中对和前角鬃长;后缘鬃5对,后角外鬃较长。前翅前缘鬃27根,前脉鬃均匀排列,21根;后脉鬃18根。腹部第l背板布满横纹,第2-8背板仅两侧有横线纹。第5-8背板两侧具微弯梳;第8背板后缘梳完整,梳毛稀疏而小。雄虫较雌虫小,黄色。腹板3-7节有近似哑铃形的腺域。 卵肾形,长0.2mm,宽0.1mm。孵化前显现出两个红色眼点。 二龄若虫体长约1mm,基色黄;复眼红;触角7节,第3、4节最长,第3节有覆瓦状环纹,第4节有环状排列的微鬃;胸、腹部背面体鬃尖端微圆钝;第9腹节后缘有一圈清楚的微齿。 三、发生规律 在南方各城市一年发生11-14代,在华北、西北地区年发生6-8代。在20℃恒温条件下完成一代需20-25天。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、土壤表皮层中越冬。翌年4月中、下旬出现第一代。10月下旬、11月上旬进入越冬代。10月中旬成虫数量明显减少。该蓟马世代重叠严重。成虫寿命春季为35天左右,夏季为20至28天,秋季为40-73天。雄成虫寿命较雌成虫短。雌雄比为1:0.3-0.5。成虫羽化后2-3天开始交配产卵,全天均进行。卵单产于花组织表皮下,每雌可产卵77-粒,产卵历期长达20-50天。每年6-7月、8-9月下旬是该蓟马的危害高峰期。 四、防治方法 西花蓟马个体微小、隐蔽性强,易躲藏在植物的花朵中,由于花瓣层层叠叠,喷洒的化学农药很难接触到西花蓟马虫体,还容易对切花产生药害,因此,防治工作应重点在花蕾期之前进行。特别是春季第一次下桩后以及每次采花后下桩时,要重点进行防治。 1.对于切花月季,早春后切花月季第一次下桩后是防治的关键时期。下桩后结合对营养枝修剪,清理枯枝落叶,浇水后,全面喷药进行提前预防,下桩后月季多为老枝老叶,用药相对安全,建议用“国光依它-倍+国光毙克倍液”全园喷雾,全面预防,压低虫口,减少迁移。另外,切花月季采收后,都要进行下桩促芽处理,每个下桩处理时,最好都来一次全面的预防,甚至可以结合防红蜘蛛以及叶斑病的药物一起进行全面喷杀。 2、因为西花蓟马是杂食性害虫,植物的花粉和花蜜对它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,种群数量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,因此必须在打花苞之前提前开展预防工作,一旦开花后再预防,一是对药物敏感,容易出药害,二是西花蓟马有足够的营养源,数量扩增,难以控制。因此,尽量在切花月季打花苞之前用“国光功尔倍+国光崇刻倍液”喷雾提前预防。 3、西花蓟马一年发生代数较多,抗药性强,在用药上,建议轮换用药。前期预既可使用“国光依它-倍+国光崇刻倍混合液”也可使用国光甲刻-倍液,国光必治-倍液喷雾防治,药物轮换使用,延缓抗性产生。 4、特别提醒:切花月季对农药非常敏感,特别是发芽期及花期。因此,对于初次使用的农药,建议小面积试用安全后再大面积应用。 咨询、 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中国园林养护品—四川国光国光专注于花卉苗木园林绿化领域产品的研发和生产,为园林养护者提供专业解决方案,以健康、安全、环保的优质特色产品和卓越的技术服务、快捷的物流,满足园艺种植、林业和园林绿化养护的需求。国光把质量和品牌建在用户心中。 赞赏 |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yuejif.com/yjjg/1148.html
- 上一篇文章: 月季主要害虫及防治
- 下一篇文章: 上海市雨后月季病虫害的防治